搜资讯

联系手机微信:15005910202
TOP
根雕论文-超越“想像”
[ 编辑:吾根  |  时间:2014/12/10 23:58:17  |   浏览:  次  |   来源: 中国根雕  |   作者:根雕中国 ]
千姿百态的树根是自然造物的结果,它诱发着人们无限遐思和想像。根艺就在想像中产生,把这些“貌似什么”或“神似什么”又“什么也不是”的自然物,根据想像中的具体形象,顺其自然,依势赋形,使其形态具象化,这就是根艺创作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按此方式创作了许多让人们喜爱的象形作品。但是这种“想像”的思维方式又遏制了对奇形怪状根材的抽象形态本身的欣赏。如何使“想像”向“抽象”的审美途径转化,更多地加入人的因素,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创作,而不是“用人类的谦恭,像对神明一般地供奉那些大地大美的精华”。这就需要在不断吸取养分的同时,有勇气去战胜自我,超越固有的观念。

人们喜欢从抽象中想像,通过想像的方式使抽象形态具象化。名山大川的奇景,石林的阿诗玛,桂林的象鼻山,武夷的玉女峰,黄山的松鼠跳天都、金蟾望月等等,都是人们想像中的杰作。根艺创作也如此,树根的形状千奇百怪,但毕竟都是些抽象的形态。艺术家尊重天然的造化,拜倒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老老实实地依附着根材的抽象形态去发挥想像力,依根造型加以雕凿使其具象化。长期以来根艺创作就本着这种“尊重天然造化、顺其自然赋形”的意念去想像的,但“想像”的空间因依附于有限的、具备抽象形态条件的根材,而变得狭小。先有根材的抽象形态,后有创作的思想。没有抽象形态的根材,就没有创作思想,也就不存在“想像”。这种意念制约了创作理念的拓展,使需要表达的思想狭隘化。而最有生命力的艺术恰恰讲究的是最有思想、最有精神性的东西。

“尊重天然造化”是艺术家应遵循的原则,艺术就是要从自然界中追求美,要努力地从渗透自然奥秘生命轮回中探索寻找新的起点,不断创作新的作品,就必须始终认真地观赏自然,体味自然,对自然观赏得越深,受启发就越大,创作题材就越广泛。只有自然才能使你获得新鲜的灵感。但是艺术的体现不局限于一个表面的对象,树根的粗细交错、奇节怪瘤、窟窿斑疤、顿挫起伏、兴趣盎然,其纹理、肌理形态天然造化、鬼斧神工,让人们感到神奇,这种感受不应是直接地表露在作品的表面上。艺术也不是琐碎地、单纯地去反映自然现象。艺术家是要通过观赏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从中去发现形态和节奏的规律以及空间转换的方式等去提炼、升华,使其具备一种内在的感染力。内在的感染力是通过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升华思想,形成—种有影响的力度。如作品“沙漠·水”,粗壮弯曲扭结浑然一体的根材对视觉就有一定的冲击力,又经大手笔的断切造型,使流畅缜密的肌理曲线与平整的大小切面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加上洗炼的凿除,明暗有度的色调处理,使作品产生了坚定、稳重、雄壮、刚毅和顽强之气。完整简洁的形体语言,表达了“沙漠·水”,生存、生存环境、生存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展示出作品的艺术张力和亲和力。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集中到最概括的艺术语言中,思想观念是作品内在的灵魂,是主体思想、精神以及审美观念。怪异神奇的根材通过“想像”能产生视觉的冲击力,但由于具象化的“想像”的局限性制约着思想理念的拓展,作品的形体语言难以集中表达和升华思想,打动人们的心灵。真正有感染力的作品不仅能产生视觉的冲击力,而且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力。纵观古今中西方的雕塑艺术,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国的石窟艺术还是西方人体雕塑,从罗丹乃至享利·摩尔的雕塑作品,无不反映出人类对艺术的这种震撼力的追求。随着人类由对自然美的崇拜到了解、到梦想超越直至重新认识自然之美、回归自然的发展过程,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根雕艺术,既传统又现代,在艺术上追求的目的,应该是在自然美的启迪下,感悟美对人们心灵的冲击。这就需要艺术家进一步思考根艺应有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和审美体系。这种新的语言体系和审美体系是从抽象形式本身所衍生出来的价值体系,它不再借助根材具体物象来表达思想内涵。如作品“空洞中的世界”,不拘于表现什么,却有万物造化之玄妙,虚虚实实之神秘。因此在创作造型时需要留的就留,需要弃的就弃,取舍自如,变自然型为艺术型。表现手法简练,使人对构成空洞的框架产生坚韧、凝重并具有束缚力的感觉,对洞洞窟窟产生了积蕴着很强的向外扩张的力量感。构成独特的艺术语言,给人的震撼大有“大音希声,大像无形”之境界。

从“想像”艺术阶段到“抽象”艺术阶段,必须经历“想像”到“抽象”的审美途径的转换。从根艺的抽象造型中,不经过“想像”过程就直接确认根材的形态本身的价值,理解作品形式本身的完整内容,这是思维方式转化的结果。思维方式的转化,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因素和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把握“尊重天然造化”的精神实质,增进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从而从天然美的根材中,寻找神幻朦胧又自得系统的自然法则,从中产生灵感;对各种不同形态、不同质感的树根,在创作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去传达自然中生物永无止境的生命力的美,使每件作品都具有它内在的积蕴力,有其本身的生命,无论造型是具象还是抽象都应该是生命的抽象,应该达到“人非求似意自足,物己忘形影犹映”的境界。从而实现既尊重天然造化,又能随心所欲,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ps:根雕论文整理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QQ:22690630

         (中国根雕互联网第一根雕网www.cngendiao.com


】 【打印】 【微信】 【返回顶部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