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资讯

联系手机微信:15005910202
TOP
人物根雕的美学特征
[ 编辑:吾根  |  时间:2014/11/13 23:08:42  |   浏览:  次  |   来源: 中国根雕  |   作者:根雕中国 ]
鲁迅先生说过:“美术者,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理想,三曰美化。”根艺美术完全符合这三要素。它同雕塑、绘画、工艺、建筑等艺术一样,同属美术范畴,是一门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具有自然美、雕琢美及造型美的多重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遵循着根艺造型本身的创作和制作规律。

根雕艺术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文化艺术,在艺术创作上的美学原则既和姐妹艺术有共同之处,又有它独有的特点。所谓共同之处,就是它具备了木雕、雕塑、石刻等艺术的表现形式,要吸收它们创作的长处,来补其短处。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根艺是采用根的自然形态。因此,一件优秀的根雕作品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自然肌理美

根雕艺术的特点,就是要充分体现出根的自然美。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一切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它所使用的材料。创作一件好的根雕作品。首先要有上等的根材,寻找合适的根材是根艺美术创作的重要基础。找到理想的根材十分艰难,美的根存在于大自然之中,根艺美术家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发现、搜集各种形态奇特的废根。树根的形体变化较大,千姿百态,有的虬曲臃肿疙瘩斑斑,有的四出槎芽,既有突出的鸡眼,又有空穴,还有结瘤和细裂的纹路及各样的节疤……这多变的树根,展现出人工所不能刻画出的特点。如“八仙”根艺作品就是作者运用相似于“八位仙人”形象特点的八块香柏木创作的。作者在选用根材时,脑子里应清晰地勾画出:汉钟离又矮又胖,袒胸露腹,手持芭蕉扇;吕洞宾留着五绺长须,仙风道骨,手执拂尘,身背宝剑;韩湘子年轻漂亮,英俊萧洒;少年蓝采和手擎花篮;张果老须眉如雪,老态龙钟,倒骑毛驴;铁拐李满脸络腮胡,夹着一根铁拐,背着大葫芦;何仙姑手拿荷花阿娜多姿;曹国舅手持玉版宝物腾云驾雾。只有把“八位仙人”各异的形象特征抓住,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香柏木自然纹理、线条、节疤,仅在每个人面目上加以适当的雕琢,人物形象就跃然而出了。

长期以来,我们在原材料上,从单一的根开始逐步发展,主要采集一些经过千年腐烂后留下的木材精华,古沉木等。“幽谷药香”作品材质为甘肃废弃的千年古香柏为原料。经过千百年的风沙洗礼,自然肌理苍桑古朴。根枝穿插扭曲,黑白双色,材料整体看似一们老人行走在深山密林之中,初步构思创作一们傣族老药农。其中运用了现代雕塑苍茫的造型手法。力求雕少,雕巧,过度自然。充分体现一位有着强健体魄的边寨老者攀山涉水,身背背篓,为解人们疾病之苦而穿梭在深山老林之中采集药材。

根艺作者只有寻找到了形态奇特的根材后,从而诱发创作的契机,确立作品的主题。才能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想象力和独特创性创作出完美的根艺作品来。这种寻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创作题材的过程。

(二)立意美

对于一个形态复杂的根材,创作者要巧用心计,反复推敲琢磨,有所选择,有所集中,有所概括,有所取舍,有所强调,一切取决于主题思想的要求,一切为了突出地表现主题思想,一切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而巧借天然则是根艺美术创作成功的开端。

作为一名艺术家,无论他从事哪种艺术,都应该善于观察。成千上万的人们对于他身边出现的某个根的形象是淡漠的,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被一个目光敏锐的根艺作者发现,就会引起他的注意,进而认真的观察、思考和选择,从而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于是,曾经千百次从这形象旁边拂手而过的那些人,将会惊奇和感叹,他们以前怎么一点也觉察不到这根材的美。可见根艺创作的源泉,是由作者通过观察的方法,从生活中汲取来的。根艺美术家应当用审美的眼光去识别各种根的自然美的特征,发现根材自然形成的又有表现力的形象,进而能合理地运用它。这种创作,不光靠雕刻技法来塑造形象,而是靠善于利用根的枝、须、窟窿、节疤、纹理和色泽等各自自然形态,借以表达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以及各种人物或动物的艺术形象。这种形象一旦被作者创作出来,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绝无重样。在自然界中,一般人所谓“丑”的东西,它在艺术家手中有可能成为美的东西。所以对于一件根艺美术品来说,美不美,关键在于有没有真实的生命和内在的精神所在,这些便是感动观众的艺术魅力的源泉所在。

(三)人工与自然结合整体美

根雕艺术”作品在艺术处理时,根艺作品虽然强调尊重和依靠自然根的原始形态,但也不是根的自然形象的重复和再现。任何形象和根材要成为一种艺术品离不开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根艺创作应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还于自然。因些,它是通过人的制作,赋予自然形态新的生命,从而表现美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根的自然形态,又要在作者明确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依势造形,因材施艺,巧借天然,进行取舍、雕琢和工艺磨制等加工处理。这种根的自然形态美和人工造型的“奇”、“巧”结合的过程,充分表现了“根的艺术”的创作规律,那种盲目摹仿其他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的做法只能使“根的艺术”特点丧失殆尽。

由于根艺作品受到材料形态的限制,不能像木雕那样自由地运用材料和刀法来塑造物象,只能借助于根的节、疤、瘤、须、皮、色和有韵律的体态以及多变的线条等自然特征,加之作者的丰富想象来进行造型和雕琢,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对象。我们每一个根艺作者,尽管艺术上的修养和所接受的影响不同,技艺上的擅长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自觉地服从“根的艺术”所采用的原材料的制约,在尊重树根或竹根自然形态美的前提下,去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但是在实践中,有的作者却往往费力不讨好地完全摹仿木雕作品的技法,自觉不自觉地把根当作一般的木雕材料来使用,过多地在人工雕刻上下功夫,而不是着眼于充分利用根的天然雕饰之美,其结果使得根的自然形态受到破坏,把根的艺术变成了“木雕艺术”。这说明对“根的艺术”特点还认识不足,对其创作规律也掌握不够,因而使“根雕艺术”作品丧失应有的特色。

既然强调根艺创作必须注意艺术性,那么就要有能够充分表达艺术效果的技艺,要求艺术和技术的统一。在作品的关键部位精雕细刻、组合、巧接巧拼、巧皮巧色。关键是要巧得恰到好处,巧得自然得体,巧得合情合理。因为有的根材,虽有模糊形状,但在那关键部位不加着力施艺,甚至不惜精雕细刻,整个作品就画龙点晴地活起来,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由于留下了根材固有的“巧色”和“巧皮”,就使得整件作品显得栩栩如生,形象十分自然生动。

总之,我们在自然界中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树根、竹根、藤根以及各种坚硬的植物根材,不管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单纯的还是奇特的,也不管它本身像个什么,在自然界中它终究不过是一个材料。其所以说它具有自然美,说它蕴藏着内在的生命感,是指它经过根艺美术家的形象思维才会有表现的可能。高尔基这样说过:“打动我们的并非山野风景中形成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根艺美术家的寻奇觅美,实际上就是在根艺创作的设想中,如何认识和利用根的自然的开端。

(四)本质泽美

根艺作品是用天然根材创制而成的。根艺的表面色泽,犹如根的“肌肤”,其天然的颜色和纹理是根艺最为自然的表象,也是根艺价值的直接表现。人们珍爱玉器,因为它在工艺品中是体现自然美的骄子,不论是翠玉,还是碧玉都以天然色泽美再现风姿。在根雕制作过程中,应尽量使根艺作品保留自然的本色,并通过工艺加工使这种天然色泽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使其独具“自然真切”的魅力。

真正的根艺美术品不是百分之百的追求再现现实,也不是追求极端逼真的形似,而是突出强调作品的神似。根艺美术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而是采用自然根材抽象美的形态来表达生活和抒发感情,客观存在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艺术。根雕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然”,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能出一件好的作品,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造弄基本功,对人体,骨骼,肌肉,有深刻的理解。

作者文化素质是关键性的一条,创作一件作品必须熟悉所表现的人物,包括性格,形象特征、道具、服饰、作品特定的故事情节等,所以说要有丰富的素材,就要学习提高。在人物造型手法上应在写实的基础上夸张变形,不论在人物脸部刻划,整体形象,局部线条,气韵,处理都得恰到好处,使作品同所表现的人物有一种亲和力,作品才能有生命力,震撼力。艺术是一种语言,是作者心灵的体现。作品能否体现作者所需要表现的人物,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

ps:根雕论文整理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QQ:22690630

         (中国根雕互联网第一根雕网www.cngendiao.com


】 【打印】 【微信】 【返回顶部

二维码